北京拟推出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评定规范
2022-07-26 | 
旅管家小编 | 文章来源:
旅游信息网
| 行业新闻
【摘要】该《规范》将推动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
7月25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对北京市地方标准《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评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拟明确文化旅游体验基地的基本要求、评定内容及评定方法。其中在评定内容方面还拟明确,基地有科学、清晰的体验流程规划和参观线路;有专人讲解与指导。该《规范》将推动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
三年内须无安全事故
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是指依托各类景区、博物馆、科技馆等传统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机构、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非传统旅游资源,提供突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等首都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具有配套设施和接待条件,对文化传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资源场所。
从基本要求来看,《规范》拟明确,基地应有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设施设备完善,具备旅游开放条件,基地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市场秩序问题、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以及其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有清晰体验流程
在评定内容方面,《规范》还对基地项目特色拟提出规范,项目特色具有符合自身资源特点的鲜明文化主题;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心理满足感与获得感;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融入大数据、AI、VR/AR/MR等新技术应用。
在服务与人员管理方面,《规范》还拟对基地的专业人员配备进行了规范,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资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讲解、示范人员;有规范的讲解词,讲解词能够科学、准确地体现基地特色。同时,服务人员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安全知识、紧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服务人员应统一着装,服装保持干净整洁。
针对体验方式,《规范》还拟明确,体验渠道多样化,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采用场馆导览式、艺术导赏式、沙龙课程式等多种体验方式。在体验流程方面,有科学、清晰的体验流程规划和参观线路。
引导行业多元化发展
在《规范》拟出台前,北京已经推出了100多家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体验基地。2020年12月,北京市首批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发布,其中包括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北京敬人文化纸文化乐园体验基地、古北水镇北方风情小镇文化体验基地等16个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市场号召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场所。一年后,北京市文旅局又发布了北京市100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名单。当时,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关宇曾表示,希望此次推出的百家文化旅游体验基地,能彰显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赋能旅游发展,满足游客和市民消费需求,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