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 
旅管家小编 | 文章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 行业新闻
【摘要】 本篇内容由【文旅帮】社群线上分享会整理而成。本期分享嘉宾:尹硕,南开大学旅游管理毕业。十余年旅游景区实战经验,西藏珠穆朗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八达岭传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万盛区龙鳞石海景区、内蒙古阿尔山景区,从西藏到北京、从重庆到内蒙,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经验跨越中国东西南北。
本篇内容由【文旅帮】社群线上分享会整理而成。本期分享嘉宾:尹硕,南开大学旅游管理毕业。十余年旅游景区实战经验,西藏珠穆朗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八达岭传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万盛区龙鳞石海景区、内蒙古阿尔山景区,从西藏到北京、从重庆到内蒙,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经验跨越中国东西南北。
旅游文创商品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类似于早些年间的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
众所周知,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几乎充斥了国内所有的旅游景区,但其弊端也一目了然,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品质低,几乎没有任何使用性。而旅游工艺品一般出现在区域文化较为浓郁的地区,其特点是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具有收藏价值,但同时价值相对较高,与现实生活较为脱节。故在整个旅游商品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使用“旅游文创商品”这一概念或许更为合适。此概念涵盖了旅游文化的生活场画以及产品的实用性,同时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由此,消费者的满意度也会更高。
从本质上看,旅游景区的二次消费或是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旅游衍生品的开发属于零售行业,只是将产品从商场、超市、地摊儿或者其他销售渠道集中在了景区之内,其针对的客户群可能更明确,即来景区旅游的游客。
对于欧美、台湾、日本、韩国等文创产业较为兴盛的地区,人们将旅游视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景区内的旅游纪念品也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般丰富,只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展示形态。
从产品的载体来看,经调查,全球市场对旅游纪念品的载体的形式的集中在五类,分别是帽子、T恤衫、杯子、钥匙扣、冰箱贴。在日常生活中,以上五类产品均属于快消品且价格相对较低,只是在形态上设计上和工艺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它们更能展示当地景区的特色,因此在销售过程当中更容易被游客所接受。
由此可见,文化是一种意识行为,人们会对文化有所感觉有所体会,并在实际交谈和行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景区的文化创意需要和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将文化打造为实体产品,再借以景区的千人流量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并形成产业链。
景区IP打造路径
IP本意为知识产权。目前,大多景区知识产权的意识还很淡薄,IP的价值和权属也难以明确。因此,旅游变成了突破这一市场的主要切口。利用旅游所产生的天然流量、庞大客群来突破二次消费,以文创商品撬动整个二级市场。而对于文化体系过于庞杂、
隶属多头管理、缺少相关部门支持的景区来说,则很难从市场的角度切入来打造景区IP。这便需要景区管理者跳出旅游看旅游,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适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一些事物以此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品位。
景区仅有IP还不够,还要进行IP 的活化。
IP本是一个固化产品,很难推演出生动的能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加之消费者年龄结果越来越低,线上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故在进行IP活化之前,需要先进行市场调查,并对客户进行细分和定位,最后再进行创意和生产。
以黄山为例,黄山的特色在于优美的风景,但若将其视为一个IP,该如何打造?我们可以采用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形式,选取一部分黄山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进行动漫人物的设定。如将当地的迎客松衍生出松果、松塔,迎客松上会有喜鹊,松树边上设有守林人,周围还会有其他的小松鼠。这每个角色背后所代表的便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如松塔代表孩子,喜鹊代表年轻的嘻哈一族,松鼠代表有探知精神的自助游的游客。整个产品的主视觉形象和主要的人物便是迎客松,将其用二次元的形象展现出来,再通过各种手段如自媒体等其他新媒体推广开来,以此打造成黄山的形象代表,并以四格漫画的形式推出。
除IP的活化外,还要重视IP的跨界融合以及IP与景区的整合。如可依托当下社会的热点资源(如影视、体育、动漫、电竞等)与景区进行接洽,打造线上产品;还可以根据景区特点定制一些线上虚拟衍生品,刺激消费者的二次消费。
另外,谈及文创商品或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产业,要想将产品更好的落地并打造一个成名体系,需要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生活场景化,并根据产品的属性及其用途进行分类,以此克服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