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文化旅游业往哪儿发力?

【摘要】全省旅游业2020年长远发展目标已敲定,其中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出现难得机遇

       全省旅游业2020年长远发展目标已敲定,其中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出现难得机遇。

  当前,无论是置身于国家大背景下,还是立足于转型综改、振兴崛起的现实要求,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月21日,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敲定了2020年长远发展目标,提出以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主线,以深化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旅游+”为手段,不断促进全省旅游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

  为此,省旅发委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难点,不绕道困局,针对当下深层次矛盾开出“药方”,重点在7大领域逐一破题。究竟涉及到哪些领域?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景一策”重点突破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我省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的品牌化、资本化运营进度,整合全省现有的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省级文旅集团,成为全省文化旅游投融资大平台。

  旅游景区景点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依托。我省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自身发展、影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弊病。因此,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加快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是省委、省政府下达给各市、各部门的硬任务,按照“一景一策”原则,列入这次改革的149家景区景点,要求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景区景点,以管理权、经营权“两权”分离为重点;对于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景区景点,要创新机制;对于资源闲置的,要通过退出机制盘活资产。

  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目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发展壮大才是根本。因此,改革不是简单的翻牌,而是以市场化取向为基本遵循,确立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

  为此,我省今年重在培育市场主体,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我省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的品牌化、资本化运营进度,整合全省现有的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省级文旅集团,成为全省文化旅游投融资大平台。平台公司以文化为引领、创意激活资源为责任,发挥具体项目运作上的引导作用,吸引央企和社会资本投资。

  加大招商引资,促进旅游投融资市场开放。发展旅游产业,项目是基础、招商是保障。各市要认真筛选旅游项目,将起点高、质量好、规模大的文化旅游新项目、大项目及时纳入项目库。充分发挥项目库在开展投融资、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支持中的重要作用,一手抓项目的策划、包装,一手抓项目的推介、招商引资和落地跟踪服务。

  以“旅游+”为抓手,全面推动全域旅游,也是一个强化的重点领域。一方面大力推进“旅游+”,通过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逐步发展生态游、商务游、休闲游、旅游养老、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另一方面要更多重视“+旅游”,主动与其他行业跟踪对接,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增加旅游的属性,形成部门共同发力、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旅游融合发展新机制。

  提升旅游体验品质 塑造整体美好形象

  制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接待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积极开展景区景点职业法人管理培训,推动重点景区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管理。

  近些年,尽管加大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游客便捷化、舒适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今年,将继续推进完善我省公路、铁路、机场等岸港路网建设,以构建大运、太行、黄河等三条旅游廊道为要求,重点抓好配套旅游公路建设。省旅发委将会同省交通厅解决连通景区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年内建成700多公里。加强停车场、景区垃圾污水处理、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体系、旅游信息、标牌标识等重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充分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及时向旅游者提供交通、酒店、餐饮、景区、气象、安全、医疗、购物等信息服务。3年内推动全省5A、4A级景区全面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实现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切实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

  打好硬基础,也要展现“软实力”。制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接待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积极开展景区景点职业法人管理培训,推动重点景区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山西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提高旅游口碑和“软实力”。

  缝好里子,修好面子,就可吆喝招揽客人了。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课题,需要即时分析目标市场,实施精准营销。

  省旅发委将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主推不同的产品,对应欧美、东南亚、日韩、港澳台市场分别主推知名度较高的三大世界遗产、根祖、佛教和关公文化。继续瞄准国内重点客源市场,以距离远近为半径,按地域把旅游市场划分为近、中、远三个梯次,对周边区域省市主推休闲度假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中部和东南部沿海省市主推八大线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在东北、西北地区突出文化差异性。

  同时,针对我省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策划运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网络电视、微博等新媒体优势,加大微信、微博和知名社交平台的宣传推广,与大型知名门户网站和旅游电商务实合作,加强在全球知名社交网络媒体的推广;加强微电影、微视频等领域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进行山西旅游宣传推广。

  完善“综合抓”机制 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

  我们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

  我省旅游产品不仅供给不够丰富,市场环境更是时有状况、多有诟病,特别是个别大型重点景区存在的问题久治不愈,被多次曝光,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对山西整体旅游形象也伤害很大,这都需要我们拿出治本之策加以解决。

  今年,我省将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范畴,进一步完善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投诉统一受理分类处理、市场信息共享四个机制,建立联络员例会、首接负责、案件移送转办、信息共享四项制度。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质监、食药监等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

  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旅游企业自身素质。指导、规范各类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在规范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形象、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自律作用。畅通游客反馈以及新闻媒体监督渠道,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不诚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聘请诚信旅游社会监督员,开展旅游服务“大家评”。

  旅游产业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显然也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力量来齐抓共管,需要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来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完善旅游工作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分割,有效整合各行业资源,努力形成发展合力。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