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旅游圈的前提是先修好内功

【摘要】腾邦国际日前发公告显示,公司拟以3492万元收购重庆新干线旅行社60%股权并增资,同时公告对前海融易行小额贷子公司增资2亿元至5亿元注册资本。

原标题:先修好内功,再谈大旅游圈


       腾邦国际日前发公告显示,公司拟以3492万元收购重庆新干线旅行社60%股权并增资,同时公告对前海融易行小额贷子公司增资2亿元至5亿元注册资本。收购后,机票B2B份额将有所提升,旅游产品线得到进一步丰富。更具体地指的是机票代理业务、出境游板块以及旅游金融方面的业务将有所提升。

  此前,腾邦国际以1.95亿元并购欣欣旅游网,形成了B2b2C模式。以腾邦国际的机票资源,丰富旅行社产品,并力促票务代理转型升级。再用腾邦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倒入,完成与线上线下的交易闭环。而实际上,这种“旅游+金融+平台”的运营模式,日渐受到业界关注,毕竟相较之下,OTA与传统旅行社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下趋势,相较于传统商业模式,各大龙头企业都竞相力争成为综合性旅游服务商。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多元投资,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新时代,行业围绕旅行服务的创新力正在明显加强。事实上,近年来旅游行业中的收并购案例不胜枚举,除了万达旅业收购十多家旅行社之外,腾邦国际收购重庆新干线,携程入股途牛、同程,实际上都是在完善产业链布局。

  尽管腾邦国际此次收购被业界认为是合理且具有盈利潜力的,但是不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显然这种商业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对于实力不足的旅游中小企业而言,更是望尘莫及。而收购后的企业是灵活有效运转,还是尾大不掉,拖慢效率,这仍是未知数。

  我所了解到的,是一些大而全的集团,在工作开展中设置繁冗程序,反而降低办事效率,对业绩亦有所影响。在台湾,旅行社与OTA互通平台的打造,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都已先行一步,按照一些旅游企业的成功经验,专业分工越明确,越能获得较快的成长空间。这其中,不乏小而美的公司,而他们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旅行社组团接团业务,还办起了演唱会,独立做文创宣传,从传统旅游行业转变成为多元的服务平台。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转变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而相较于旅行社展开的旅行社之间的收购,或是OTA之间的较量,实际上都还仅仅停留在旅游×互联网的模式,尚未形成全产业链的格局,而并入金融的链条后,旅游产业链资产收购才得以正式展开。

  当然,并不意味着前路就是坦途的,比如被收购的企业处在创业阶段估值并不高,或是小企业被收购后,并不能发挥“美”的特质,未能见其所长,这种情况在业界亦不在少数。我们所期待看到的是,更多不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先修炼好内功,再加入到被并购的行列中,这样既可以保存实力,亦可以增加价值。至少,我们目前可以从腾邦国际收购的案例中窥见一斑。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