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 
旅管家小编 | 文章来源:
中国旅游报
| 行业新闻
破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进馆难困局,需要打出供给、服务、技术、法治“组合拳”,把服务温度、技术高度和监管力度结合起来,努力让广大公众“看得着”更“看得好”
暑期是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和学习的高峰期、集中期。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增强优质文化供给、提升开放服务水平、加强监督和指导等方面要求,更好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地区的博物馆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地”和青少年暑期研学旅游目的地。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出现了“一票难求”现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热门博物馆有难处,担心大客流可能带来运营秩序安全、游客人身安全、文物安全等一系列管理风险;另一方面,公众有需求,对博物馆的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暑期和重大节假日客流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面对预约难、进馆难的“两难”问题和场馆有难处、公众有需求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式取消预约或者观众全部排队购票等做法,既不可取,也不现实。《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科学评估场馆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搞“一刀切”。笔者认为,破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进馆难困局,需要打出供给、服务、技术、法治“组合拳”,把服务温度、技术高度和监管力度结合起来,努力让广大公众“看得着”更“看得好”。
首先,要扩大有效供给。“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供需失衡的问题,尤其是热门博物馆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热门博物馆应结合自身承载能力,坚持预约和现场购票“两条腿走路”、相互补充,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通过分时段预约、退票动态回池、弹性调整预约名额、保留人工售票窗口等措施,着力提升精细化供给水平。
发挥好大型博物馆和热门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优质博物馆资源下沉机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陕西省文物局推出以秦兵马俑、唐墓壁画为主题的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项目,同步加快推动市级博物馆和县级博物馆基础设施提升,通过大馆带小馆,以临展、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的文博资源送到基层。
其次,要优化开放服务。博物馆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以时间换空间,采取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开辟夜间专场等措施,是缓解参观压力的有效途径。延时服务表面上看是“增量”,实质上更要求“提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除周一闭馆日外,每天加开夜场至21时。8月11日至17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期最后一周,上海博物馆将开启“不眠夜”模式,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史无前例的“7×24小时不闭馆”观展体验。
对于热门博物馆而言,运用新质生产力拓展传播形式,还存在着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比如,运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发展“云展览”“云直播”等新模式,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
最后,要提升风控水平。当前,有的热门博物馆预约系统存在技术漏洞,为“黄牛”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秒杀式”访问不堪重负,加剧了“一票难求”困境。因此,热门博物馆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票务系统的风控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在简化预约程序、优化预约体验的基础上,加大对异常数据监测、“黄牛”抢票软件拦截力度。比如,故宫采取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应对机器抢票刷票行为。每天晚上8点,故宫开始放票后,采取人工方式缓慢释放票额,这样可以在初期分辨识别出机器刷票等行为,第一时间进行封管,提升观众购票的成功率。
针对“黄牛”抢票问题,要全面推行“实名制+人脸识别”入场,斩断“黄牛”利益链。同时,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合作,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和打击恶意抢票“黑名单”制度,严惩违法行为。近两年,北京等地专门开展了打击“黄牛”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了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破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需要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更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满足广大公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