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没有IP就玩不转? 大神的另类地产见解

【摘要】I是吸引核心,P是流量。

最近康乐哥在推送一篇关于文旅地产的文章在雪球之后,有一位大神回复到,“文化产业目前是4万亿,十年之后争取达到10万亿;旅游产业目前是6万亿,十年之后肯定超过10万亿;房地产目前是15万亿,十年之后软着陆到10万亿;企业将在30万亿发展空间中险中求富贵。”

  当时,康乐哥就被这位大神的观点吸引到了,然后继续看他的其他回复,发现了,这原来是一位对文旅地产以及房企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宝藏男孩”。

  他对房地产行业的思维以及房企的动作理解与世人的逻辑都极其不同,虽然他的观点都有些偏激,但他会经常爆出能令人眼前一眼的观点,因为他是华侨城的投资者,所以他对文旅地产行业的理解更是超过大多人。

  并且,他跟别人争吵时,回帖的速度巨快,文字巨多,观点也巨明确,还没有错别字,所以有时候康乐哥会怀疑这位大神是不是AI机器人。

  就此,康乐哥挑选几个这位大神的“另类”观点,大家来感受下。

  房企做汽车是否是个坑?

  2019年7月8日在富力将投资新能源汽车的新闻出来后,有人评论说,富力地产要是决定深耕新能源汽车,就立马将福利删除其自选股,因为这位投资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无底洞,有多少亏多少。恒大就是例子,自从搞了新能源汽车,股价就没法看了。

  这位大神的回复是:

  恒大许家印、宝能姚振华、碧桂园杨国强、融创孙宏斌都是中国一帮聪明人,投巨资跨行业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搞工业产业园、搞主题公园、搞文化产业园、搞现代科技田园。战略目标有两个,一、为企业孵化未来第二增长曲线,二、将来趋势是产业参与土地资源分配。

  “产业参与与城市土地分配?”之间的关系,是众人不理解开发商对未来的焦虑的原因。

  杨国强虽然是农民工,照样玩转高科技机器人,玩转现代农业高科技,当今社会有钱就具备获取资源的优势,没有人才可以高薪挖过来。

  投巨资跨专业搞工业产业园和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及现代农业科技园,新能源汽车是第二产业、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是第一产业。

  为何开发商要搞产业园?实际上是因为未来趋势是“产业参与城市土地分配”,以人为本发展城镇化发展进程,是农转非历程,就业岗位能带来人口聚集,能带来住房增量需求及城市范围扩张,能够延续土地财政税收。

  于是各地政府政策红利是把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分配给产业,谁能带来就业岗位就给谁土地补偿及现金补偿。

  以后大部分房产开发商要么饿死,要么市场激烈竞拍被地王套死,你死我活的激烈争夺市场集中的剩余份额,而同时阿里腾讯华为小米京东方美的格力比亚迪新希望等企业就能轻而易举拿到大块土地,开发商要么高价到他们手上收购 补偿人家产业,要么合作合资共享资源共同开发 均分溢价权益,获取二手倒卖货的门槛代价越来越大。

  有些开发商假装投资产业,获取勾地能力,假装就是欺骗,骗得一时骗不了一世,你当地方政府部门都是傻瓜?没有真金白银投入没有持之以恒运营 欺骗是早晚都得露馅,开发商既要有勾地能力 又要有产业园运营能力能做到的才是未来活下去的头部企业。

  文旅地产没有IP就一事无成?

  在融创无锡、广州两座文旅城开业后,不少人抨击融创没有IP,同时这些质疑者把痛点引到全国的文旅企业表示,迪士尼品牌及所谓IP形象强大是客观事实,还没到一个层次的影响级别上,烦请长期跟踪华侨城以及融创的人可以多挖掘挖掘它的不足和不利之处,这样反而会更清醒认识文旅地产的价值并提醒自己。

  大神的反击是:

  请不要天天拿迪士尼IP说事,没有米老鼠形象IP就不能运营主题公园吗?请搞清楚IP是什么意思

  I是吸引核心,P是流量。

  主题公园可以是文化IP,也可以是游乐娱乐IP,还可以是商业场景IP,可以是观光景区IP,可以是文艺演艺IP,电影明星和媒体网红也能塑造IP,关键的不是文化I 而是流量P。

  米老鼠是初创动画,唐老鸭那是大萧条时代登场的搞笑嬉皮士风格的动画,然后遇上电影在配音秀的突破,取得超预期的好成绩,白雪公主狮子王都是外国的文化IP,是美国主流价值观,遵循的是弱肉强食剩者为王丛林法则社会形态,后面塑造的加勒比海盗船长是弘扬盗亦有道的霸权主义正义联盟,某位特靠谱就是现实版的海盗船长文化IP演艺。

  而有人反击大神说:迪士尼的品牌形象本就与老鸭和米鼠相辅相成,崇洋媚外是部分人,华侨城导流还缺少些深入人心让人不能遗忘的东西,逐渐发展壮大会有的!

  大神的观点是:迪士尼三个字本身就是超级IP,就凭美国迪士尼长达百年娱乐品牌就能抓到一大批崇拜者,落后中国历来是崇洋媚外的,当中国那天超过美国后,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民族自信 国民自信,韩国虽小但远比日本法国自信。

  明星八卦绯闻,网络粉丝网红都是塑造形象的核心I,光着腚走一圈就能产生流量P,这就是低俗IP,需要的是眼球注意力爆发的流量 不是一定非得是高尚文化IP成。流量是IP的重点,可以折现价值利润。

  城镇化房地产还有十年景气周期

  以下是大神对中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的见解。

  中国现阶段城镇化,还处于欧洲工业革命后的1898年 美国1938年城镇化 日本1950年发展进程,差的远。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各地参差不齐,城镇化移民人口还漂浮不定,以安家立业标准来要求只有平均40%,以进城务工标准来恒量就达到60%,以年均1%的幅度递增,城镇化房地产就还有十年景气周期,70%这是城镇化第二阶段,后面就迈入城镇化第三阶段,也就是后工业时代推动的城镇化进程,是环境文明。

  城镇化率超过70%核心城市,高房价就会产生挤出效应,纵观欧美城镇化的发展历史,都出现过一段时期的逆城市化现象,英国称为疏散战略,美国称为郊区战略,中国称为特色小镇或振兴乡村战略,既解决城市人口超载负荷过载问题又减轻各类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既带动交通装备制造业 还撬动了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美国的郊区战略主要是推动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撬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公路桥梁建设投资。

  密集型劳动力随产业外迁移民,据适合自己条件的地方梯度转移,选择资源优势或成本洼地重新集结汇聚,能够承接工业化进程的地区 后面就有城镇化发展进程,哪里有就业岗位哪里就有移民流入 也就有城镇化房地产开发机会,你就可以到那里去买房置业。

  无工不富,就是指国家要想走向富裕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需要就劳动力向城市聚集流动,人口膨胀带来城市各类需求 包括住房需求,有需求就有制造,有制造就能驱动经济发展,这就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

  日本五六十年代就完成了城镇化第二阶段发展进程,完成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阶段性任务,由农业国完全转变成工业国。而中国地域辽阔,农业人口众多,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发展进程目标就是让10亿农民8亿进城,农民变市民,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城市务工,务农变成务工,这是人家欧美等崛起的国家百年前能走向成功的富国范例。

  就拿中国来说,普遍是一个家庭仅有5亩田,人多田少就造成大量劳动力资源窝工浪费,这也是农村贫困及国家贫穷的之根源,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粮价甚至比高收入的欧美都高,影响到肉蛋禽兽养殖业及食品产业链成本。人家是一个农村家庭的庄园作业面积可达几千亩甚至几十万亩,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及工业化管理 集团化统一采购农资 面向全球市场销售,综合成本低。

  话再说回来,移民流入城市就带来各种各样消费需求,包括住房需求,而购房后又推动钢铁水泥冶金建材家电厨电灯具家居卫浴橱柜纺织装饰材料等160多个行业几百万种商品需求的增长,这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强调一遍是经济支柱。

  土地贵才推动房价高,政府卖地的钱也不是他们吃掉了,而是给城市市民提供各类优质公共设施及生活基础设施,让大众共享优质的城市资源,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城市土地为何比农村贵?因为这块地上有城市优质资源,而这种资源是钱堆起来的,修条地铁就几百亿,地方政府掏钱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工程,包括交通设施水电设施 超市菜场 医疗医院 学校教育 商圈街区 文化场馆 都是需要巨额投资,钱从哪里来的?不能一边享受着优越城市资源还一边还抱怨房价高,郊区农村或山沟沟里的房价便宜你咋不去呢?

  日本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巴掌养大的地方不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再聚集,日本房价疲软表面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真正的原因是地质条件带来的地震海啸多灾多难,谁愿意把未来放在一个随时可能被摧毁的不动产物业上呢?国际舆论导向是日本沉没海底日本资本宁愿到海外大规模置业圈地投资也不愿意把钱放在不可预测的地方。

  而中国不同,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也不平衡,东部部分沿海发达城市达到60%以上 而中西部还处在30%~50%,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国家目前是重点发展5大经济圈30个核心城市,人口将很长时间内逐步向这类地区聚集,无产业支撑的县镇乡 县级市 地级市将有80%住房沦为建筑垃圾,空巢之地也白送给你,哪里有就业哪里就有人口聚集,人口聚集膨胀就有住房需求,现在中西部地区正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剃度转移,走工。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房地产兴衰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以下是大神对中国未来楼市的看法。

  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部分沿海发达城市达到60%以上,而中西部还处在30%~50%,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国家目前是重点发展5大经济圈 30个核心城市,人口将很长时间内逐步向这类地区聚集,无产业支撑的县镇乡 县级市 地级市将有80%住房沦为建筑垃圾,荒废空巢之地房价如葱也白送给你,哪里有就业哪里就有人口聚集资源汇聚,聚集膨胀就有落地生根安家立业的住房需求。

  现阶段中西部地区正在极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剃度转移,走工业化富民强市之路,而五大经济圈周边的卫星城也在承接产业剃度资源,有产业迁入就有发展红包。

  你说我扯淡也是对的,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不要去听经济学着论坛专家忽悠,这二十年都是以房地产泡沫误导大众,借用西洋经济理论知识在中国死搬硬套,说句不好听的看那些留洋西方经济专家的文章 不如看看那些学西方历史学专家的文章,看看欧美日富国论及欧美城市发展历史。

  现在农民工都漂浮在各个城市的棚户区或大城市的地下室,这几亿刚需都将是城市未来增量需求。

  有些赚钱的就回乡农村做大宅,其实我觉得绝大多数是乡情驱动的衣锦还乡建筑标志,即使老了也不会去住,是占用耕地的建筑垃圾。

  省吃俭用卯足劲在县城买房,也要看看你这里有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岗位,就不会有人口聚集城镇扩张膨胀,这类地区的房子也就没有长期上涨趋势,那就不是资产,而是住房消费。

  买房就是家庭资产储蓄,钞票对资产来说是长期贬值的,以前家庭年收入就几十块钱后面几百元至几千元,现在家庭年收入能超过几万块钱,将来的家庭年均收入超过百万元也是普及现象,房价是短期贵 以后贵不贵自己想想。

  移民,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那是因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就结束了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发展进程,迈入了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第三阶段,是依靠城市文明来推动城镇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高度文明,是工业科技文明 生态环境文明 生活环境文明 社会环境文明 政商体系文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全球财富最终流向这类文明大都市。

  城镇化超过70%的地区就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由工业化推动转变成文明推动,人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安家立业养家糊口 而是享受生活 分享城市优质资源 是以人为本的美好生活向往。

  大家都往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挤,是不是这些城市的房价就将暴涨呢?不是的,只能是百年缓慢上涨,因为中国房地产是政府运筹帷幄政策宏观调控 市场是计划经济下的控盘波动,不是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 任由房价暴涨暴跌推到重来,洋为中用的经济理论也要结合中国具体现实情况,政策调控可以让你房地产成为几百个相互影响的市场,高涨就政策限购低迷就政策鼓励,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房地产兴衰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最后,大神认为:行业有兴衰周期、产业有景气周期、产品有生命周期,与时俱进的房企就能跨越周期。

  不要用传统的眼光去看现在的开发商

  大神认为房地产行业是多元融合复杂业态,要一家企业要抓住企业的重点。

  例如,万科是房产开发商。万科,现阶段还是房产开发商,随着多元业务扩展融合,以后肯定不局限于房产制造商,未来是什么得看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郁亮说万科是农民,目前这个比喻很恰当,就是在政府手上拿块土地再种植砖头水泥 一年后长成商品房 然后再收割销售,预收就像农产品订单。

  政策调控是阴晴不定,上午是阳光明媚 下午就暴风骤雨,建筑业农民工完全是靠天吃饭,房地产是计划经济,是政府运筹帷幄 掌控着上下游供需关系变化,土地释放是计划的 区域市场相对竞争的 销售是限购限价的 市场波动是受无形之手调控的 。

  招商蛇口是地产开发商。主要是经营土地生意的,近两年也争强好胜激进造房子,商品房是土地溢价的变现手段,但企业还是以城市运营土地生意为主,通过港口工业园及产业园更新优势获得各地规模廉价土地。

  华侨城是环境开发商。最初是旅游,后面转变成旅游地产,再到城市规划设计运营,再提升到与地方政府协作共同创建城市区域宏观环境,这就是华侨城。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