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认为现在国家旅游局与旅游大产业不相适应,建议提升为总局

【摘要】当前的国家旅游管理格局与旅游大产业严重不相适应,人大代表建议将国家旅游局升格为总局,更好地发挥其在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原标题:人大代表建议将国家旅游局升格为总局

        3月5日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在其两会建议中提出,大旅游催生大管理,而当前的国家旅游管理格局与旅游大产业严重不相适应,建议将国家旅游局升格为总局,更好地发挥其在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旅游业综合管理水平,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黄细花提出,旅游业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重要产业,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已在我国初步形成,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旅游管理体制,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旅游管理部门侧重于行业管理,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的职能较弱。她认为,面对逐渐形成的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传统的“小”旅游管理就很难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和旅游业相关联的行业部门有110个,其中关联密切的有29个。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旅游法》实施情况报告曾指出,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是各地贯彻实施旅游法的一个难点,从机制运作情况看,不少还属于临时性、突击性,在职能定位、决策力度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旅游法》要真正落实到位,国家旅游局的机构建设必须加强。

        在黄细花看来,当前的国家旅游管理格局与旅游大产业严重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旅游管理范围小,二、宏观协调难以有效,三、海外宣传促销工作难以协调。

        黄细花表示,建立旅游大格局已成为各地政府共识。在近几年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包括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把旅游局定为政府一级厅局;目前,全国有7个省级(直辖市、区)成立了旅游委。黄细花称,从全国各省(市、区)的机构改革实践结果来看,与国家旅游局副部级架构相比,形成了“小头大身”的局面,国家旅游局升格有利于解决目前旅游行业存在的“小头大身”的问题,促进各地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