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 
旅管家小编 | 文章来源:
旅业网
| 行业新闻
【摘要】旅行社低价组团和导游的强制购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旅行社和导游,而在所谓旅游商店向旅行社和导游支付高额回扣上,如果没有了这些回扣,旅行社就不会组织低价团,导游也不会强制游客到他们规定的商店去购物。
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近期查处的5例典型案件,其中,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因不合理低价游等被查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成都市旅游局给予这两家旅行社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处以15.5万元和1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另外,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被查处的原因,也包括有强制购物一项。
强制购物屡禁不止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6年旅游服务再体验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景区、导游服务有明显提升,但强制消费、诱导购物、行程路线随意改变等问题依然严重,30条线路的体验员均表示在旅游过程中遭遇了推销,比例达100%——26.7%的体验员表示旅游过程中存在超计划购物或强迫购物。11.7%的体验员明确表示导游强迫参加自费项目,41.7%的体验员反映导游反复推销但未强迫。还有35.0%体验员表示看到或听到旅游团内其他人提到导游有在景区商家拿提成的情况。
十一黄金周期间,关于强制购物的新闻此起彼伏。最近几天,关于强制购物的——云南导游强制购物,辱骂未购物游客是“狗日的无赖”的视频也很火。
既然已经火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位导游想来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强制购物,辱骂游客,处罚这样的导游没问题,问题是,处罚从来没有断过,可为什么屡禁不止?为什么导游们会前赴后继?这里面,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强制购物罚导游 治标不治本
每逢黄金周,媒体都会曝光一些地方的旅游痼疾。央广网曝光的西安一日游,用假冒伪劣景点欺骗外地游客,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旅游“名片”。有记者参加九寨沟黄龙三日游的旅行团,虽然旅行社再三强调,途中绝不增设购物点,一切购物以游客自愿为原则,“买不买全凭自愿”,但导游却堵在商场出口验小票,游客不买满一定的数量,不给离开商店。
强制游客购物,违反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规定。因此,罚导游既合法又合理。然而,重罚之后并没有出现大效果,导游强制购物的事件,仍然不断出现,证明这样的重罚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因为诱导导游违法的根源,乃是一些旅游商店高额的回扣。据业内人士透露,旅游商店给旅行社和导游的回扣,一般在购物款项的30%到5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70%。所以,虽然有严禁低价组团的规定,低价团却屡禁不绝;这样的高额回扣,让导游敢冒花钱买团当“导购”的风险。
旅游业的两大弊病:旅行社低价组团和导游的强制购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旅行社和导游,而在所谓旅游商店向旅行社和导游支付高额回扣上,如果没有了这些回扣,旅行社就不会组织低价团,导游也不会强制游客到他们规定的商店去购物。因此,根除强制购物、根除低价团的治本之道,不在重罚导游,而在根除回扣。
其实,禁止旅游商店给旅行社和导游支付回扣,有法律的充分依据,因为这种回扣属于商业贿赂,是商业腐败的具体表现,理应受到法律和法规的惩处。导游把游客引领进专门的商店购物,使这些商店处于市场的特殊地位,必然导致同类商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应当受到市场管理部门的惩处。而且,一个城市管好一些旅游商店的合法合规经营,远比管好众多以个人为单位的导游和遍布全国的旅行社更容易,也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权。
但愿旅游的主管部门、旅游热门城市的地方政府,能够把功夫下在治本之道上,在整治旅游商店的高额回扣上多花些力气,这对整个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或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