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 
旅管家小编 | 文章来源:
山西新闻网
| 行业评论
【摘要】2017年春节黄金周,刷新了过年旅游史的最高记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统计,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
2017年春节黄金周,刷新了过年旅游史的最高记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统计,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
节日消费,吃是大头,玩是重点。在旅游市场消费数字飞速增长的背后,一些“节日病”也愈演愈烈。景区客流量爆棚导致拥堵现象频发、公共厕所数量太少引发排队“长龙”、出租车司机乱要价“宰客”……这些“病症”究竟该怎么治?
假日拥堵成常态?这病可以治。
(图片源于网络)
据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旅游热门地如安徽、四川、湖南、北京等,因客流量超过接待能力,不少景区选择“限客”和“截流”,这就导致慕名而来的游客吃了闭门羹。然而事与愿违,这些措施只能确保景区内人流量不超上限,对于蜂拥而至的外地游人而言拥堵依然难以缓解。
黄山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向媒体介绍,来黄山的游客目前只能通过广播、高速路电子屏和售票口提示牌来获取景区内游客数量信息,而更为便捷高效的“两微一端”实时播报还尚未实现。
因此,解决“拥堵病”,互联网“动态监测+预约”是一剂良药。笔者以为,地方旅游部门和景区应该联合推出游客流量发布平台,利用“两微一端”和手机APP等,动态发布景区内游客数量变化情况,从而减缓拥堵情况。
毋庸讳言,部分景区对于门票收入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对高客流量的默许,这就导致游客爆棚时再“限客”和“截流”也于事无补。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祛除拥堵“症结”,景区可以采取网上预约购票和现场限量购票的方式,从而确保游客数量和接待能力相匹配。
游客吐槽的“如厕难”,到底怎么破?
(图片源于网络)
“如厕难”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景区厕所建设数量难以应对旅游高峰,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导致公共卫生间利用率偏低。
不难发现,一些建在游客相对集中区域的公厕常常人满为患,而地点偏僻的则鲜有问津。所以,景区管理方如果能设置些引导标识来疏散人群,相信如厕“长龙”将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无性别厕所”不仅男女都能使用,而且能够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的如厕人群。因此,希望各地景区能够普及“无性别厕所”,探索出景区“如厕难”的解决之道。
出租车“宰客”的顽疾,要重拳打击。
(图片源于网络)
交通运管部门需要加强督查,对存在问题的出租车加大处罚力度,而“黑出租”则要采取冒头就打的雷霆举措。同时,针对日趋流行的网约车,各地要及时出台管理办法,规范这一新兴市场,保障乘客特别是外地游客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秩序井然的出租车运营市场,为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