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政策科技双利好 “不移动”变“可移动”

【摘要】景区作为不能移动的目的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景区深厚的文化借助互联网的传递,落入寻常百姓家?

  景区作为不能移动的目的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景区深厚的文化借助互联网的传递,落入寻常百姓家?景区与互联网、大数据激情碰撞下,各具特色的智慧景区应运而生。在互联网大时代的浪潮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景区被科技发展推动着不断前进。
  
  智慧景区的概念有无数个版本,通过提炼不难发现,智慧景区必须具备这样三个要素: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最终智慧景区希望达到优质服务、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智慧旅游政策利好不断
  国家积极推动智慧景区的建设,在发布的文件中,多次提出智慧旅游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指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2016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LB/T048-2016)、《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LB/T049-2016)、《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LB/T050-2016)、《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051-2016)行业标准。其中专门指出智慧旅游服务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内容:
  1、应保证移动通信全覆盖,信号流畅,游客活动密集的场所有无线网络。
  2、应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有智慧景区门票预约制度。
  3、应有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或智慧企业等建设,并提供手机APP下载服务。
  4、应建立有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和全媒体旅游信息市场传播系统。
  5、应建立政府智慧旅游公共管理平台。
  智能化让景区“走出去”
  实景的景区是不能移动的目的地,对于不能很好的身临其境的人来说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对于来去匆匆的旅游者来说,景区游览总是意犹未尽,希望有更多的探索。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的:“不但要有一个在地上的故宫,还有一个网上的故宫,还有一个家里的故宫”。他表述的正是通过网络和技术的力量,让大家可以在家里就感受到景区的文化和魅力。
  目前,很多景区已经建立自己的网站、App,在网站、App应用上播放景区视频、展示景区美景。除此之外,很多景区还借助VR技术,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早前,国家旅游局海外第一个智慧游客体验中心落户悉尼,其中的美丽中国·熊猫跑长城和美丽中国·飞跃张家界项目,就通过VR技术把长城和张家界带到了悉尼,并在各种旅游推介会中次次引发”爆棚”的热度。
  很多数字博物馆也应用VR技术,首都博物馆曾在《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利用11台“VR眼镜”帮助参观者“进入”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虚拟挖掘现场,了解墓穴的本来面貌。
  精美的网上景区和VR景区,可以让旅游者在去景区之前有更好的期待,也可以让去过景区的旅游者通过网上浏览,弥补游览的遗憾。在各种旅游推介中,VR更以高科技取胜,总能引起驻足体验。
  景区信息化系统优化景区管理
  借助大数据,景区信息化系统已经能够做到网上电子订票、景区流量监控预警、车辆牌照识别等多项功能。景区信息化系统能够帮助景区更好的了解游客、疏导客流,实现景区的优化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景区可以掌握游客类型、消费偏好、收入结构等,从而找到潜在客户,进而开展精准营销,另一方面针对游园的游客也可以进行定向的推荐,刺激附加消费。
  通过景区流量监控预警,可以在黄金周和节假日更好的疏导游客客流,从而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黄山风景区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建成于2006年,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的景区信息化系统。黄山风景区已经启用多个智能监控点,多个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保障旅游安全。
  日前,故宫和阿里旅行合作,在旗舰店预订门票的游客也不用再换取纸质门票,通过二维码、二代身份证等凭证即可快速检票入院。
  这样的智慧景区已有很多,品橙旅游常有报道。
  互联网为景区营销带来无数可能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利好和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景区开辟多样的销售渠道:官网预订、App预订、合作OTA平台预订等。
  多样的销售渠道避免了游客排队买票的劳累和排队占用的时间,游客可以在路上、在沙发上动动手指就把门票收入囊中。
  而景区通过多重渠道销售,可以掌握游客动向,做更加有效地宣传促销活动,也能更好的控制客流。
  可以说互联网为景区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可能性,门票效应让景区用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和拥抱互联网。
  企业纷纷布局,景区成为新的战场
  面对景区的智慧升级,更多的旅游企业看到的是无限的商机和美好的未来,旅游企业积极抢占景区这一蓝海市场,与景区签订各种各样的战略合作协议,景区俨然成为新的战场。
  同程旅游利用“互联网+目的地”切入阵地争夺战,于2015年下半年同程正式启动了“互联网+目的地”战略,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为目的地合作伙伴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目的地品牌打造、网络营销以及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的广泛支持。目前,同程旅游已经与全国100多个目的地达成了“互联网+”战略合作。
  阿里旅行推出“未来景区”战略入局争夺,阿里旅行“未来景区”已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的近200家景区,其中有一半为5A、4A级。其中,阿里旅行与华侨城、长隆、海昌、上海迪士尼等50多家乐园类景区进行了重点合作。
  其他旅游企业也纷纷布局,在机票、住宿之外的这一战场展开争夺。
  目前,OTA与景区的合作更多的围绕营销展开,对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起到了促进作用。OTA在与景区合作的过程中,除了突出网络营销的作用,还要突出品牌建设、景区管理方面的优势,帮助景区提升知名度,做好智能化管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区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应该不只是关注门票的销售,更多的看到景区长远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让景区的文化成为可以移动的载体,让不能移动的旅游景区移动起来。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