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摘要】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释放融合互补效应,在“大盘子”内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各区域项目的错位开发,实现差异化发展

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释放融合互补效应,在“大盘子”内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各区域项目的错位开发,实现差异化发展

东北三省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又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全球经济转型和科技的进步,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东北三省不得不面对产业结构失调并制约经济增长的难题。在这种形势与背景下,东北三省或许应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振兴东北经济的主攻方向。而在新的产业结构中,旅游业或可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担当,更可通过旅游发展重塑东北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哈尔滨为东北旅游发展作出了良好示范,让人们对东北旅游发展充满期待。而当热潮来临的时候,我们仍要保持冷静,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东北旅游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推动东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政、产、学、研共同思考的问题。

塑造“新东北”旅游形象

东北旅游要突破“老东北”带来的刻板印象。当前仍有不少国人,尤其是南方人或许受到部分影视剧的影响,刻板地认为东北是苦寒之地、冰天雪地,是老工业基地,旅游资源贫乏,经济落后,到处是棚户区,老百姓喜欢穿着大花棉袄围坐在火坑边。实际上,东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几乎囊括了全国8大主类、23个亚类和110种基本类型,拥有森林、山川、草原、湿地、冰雪、湖泊、江河、海洋等自然资源,野生保护动植物也很多,历史遗存丰富,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红色旅游、工业旅游、边境旅游等专项旅游同样发展迅速,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都是比较繁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自媒体的助推——一部把哈尔滨塑造为“北境之王”的混剪短片,配上《权力的游戏》中符合年轻人调性的音乐,使得哈尔滨在冰雪世界里熠熠生辉。风景如歌的浪漫改变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原有想象。有游客回顾自己几天里在哈尔滨吃喝玩乐的经历,表示这座城市彻底打破了她之前对东北的刻板印象。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东北旅游宣传要改变“老东北”的形象,让全球游客领略到一个保留着传统文化底蕴又焕发现代光彩、充满活力的“新东北”。在“新东北”旅游形象塑造过程中,一定要凸显东北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因为文化旅游、怀旧旅游是当今及未来非常重要的旅游产品。另外,要破除传统风光片式制作的思维禁锢,应结合现代时尚与年轻人的审美偏好进行旅游宣传片的创新设计。

东北旅游还要突破“冰雪旅游”所带来的形象遮蔽。现实中,不少人想到东北旅游的第一反应就是冰雪旅游。尽管冰雪旅游是东北旅游产品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但它并非东北旅游的全部。夏季的东北,气温适宜,清爽宜人,是避暑旅游的好去处。在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进“避暑+休闲度假”发展,建设一批生态康养旅居、避暑度假旅居名城名镇。另外,红色旅游、工业旅游、边境旅游等也可作为东北旅游大力发展的方向。

积极推动一体化发展

东北三省地缘相近且文脉相通,不仅在地理上紧密相连,而且在人文和历史等方面也有密切联系,这为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将东北旅游纳入一体化发展框架有助于提升其品牌形象,并扩大其品牌效应。此举还能释放融合互补效应,有利于在“大盘子”内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区域内项目的错位开发,实现差异化发展。事实上,东北地区已经逐渐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平台和协同机制,成立了振兴东北旅游合作联盟,创新推出了诸如“关东风情旅游带”“白金三角”精品跨区域旅游线路,并开展跨区域旅游联合营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正式施行。该决定以更宽视野和更高站位对东北旅游进行了谋划,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纳入旅游一体化框架,这是东北三省一区开展的首部协同立法项目,将为东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该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在资源整合、规划编制、市场开发、旅游宣传、旅游交通、信息化建设、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展开有效合作。

笔者认为,受到资源禀赋、投融资能力、旅游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东北三省发展旅游宜精打细算,在因地制宜、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量力开发,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旅游在增加收入、提高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可能会面临物价上涨,以及旅游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东北旅游在实施一体化战略过程中,应着重思考并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点与域的关系。未来,东北旅游会在一体化战略下形成整个区域性的精品线路,由此而提升、放大东北旅游形象。精品线路的设计必然会着重考虑各地区优势互补的精华资源与产品,形成旅游市场对“点”的关注。而从旅游经济贡献的角度来说,区域旅游发展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要从全域的视角统筹考虑,这就需要将旅游发展的资源和政策更多地倾向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条件受限但具有独特旅游价值的地区,要更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普惠性和包容性增长。

二是轻与重的关系。要从全域的视角考虑旅游发展,但也不能忽视点的作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把握东北旅游整体性推进的同时,要注重关键节点的精耕细作和联动效应的发挥。在一体化发展框架下,东北旅游需要不断壮大极核功能,通过其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拓展。例如,东北三省在长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以大连、沈阳,长春、吉林和哈尔滨为极核的旅游产业都市圈。这几个城市作为旅游产业都市圈的极核,不仅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也与各自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联动,共同推动东北旅游发展。

三是纵与横的关系。东北旅游一体化战略重在贯彻落实,绝不能停留在宣示层面,增强各地政府及旅游企业间的合作意愿是关键。合作意愿可以分为纵向促动型与横向协同型两种模式。纵向上,应积极争取将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由国家层面成立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进而更加快速地推进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横向上,由上级政府促动转变为东北地区政府及企业间的自主合作,由“要我合作”向“我要合作”转变,并积极构建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差异化开发

旅游的本质是寻找差异性的体验,而为旅游者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则是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北三省地缘相近、文脉相通,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为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使旅游发展面临同质化、低水平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东北旅游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实行各大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的错位发展与差异化开发。辽宁省宜以大连为核心,致力于开发浪漫的滨海旅游资源。同时,以沈阳为中心,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吉林省宜以长春和吉林市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等多样化旅游项目,东部地区则应着重开发以长白山为核心的生态度假旅游、民俗旅游和边境旅游等。黑龙江东部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中俄边境地理位置,可积极策划与推广边境旅游项目;南部地区则充分发挥哈尔滨的辐射作用,利用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夏季良好的气候优势,打造哈尔滨“冰城夏都”品牌;北部地区则依托大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精品。

(二)精品化提升

东北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一些旅游项目建设仍比较粗糙,与南方同类旅游项目相比在精品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旅游产品的精品化提升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旅游市场定位的精准化。要瞄准客源市场,洞悉游客需求,把握他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符合他们体验需求的旅游产品,创造令他们满意的新兴业态。

二是旅游景观建设的精致化。旅游项目建设中,要秉持工匠精神,以精湛的技艺和专业的态度,根据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精心设计、布局和装饰,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

三是旅游服务的精细化。要精心培训员工,确保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拿出东北人的真诚和热情,为游客提供贴心、暖心、温馨的服务。

(三)纵深化发展

东北旅游已构建比较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可为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然而,其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尚显不足,旅游开发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面向未来,需要大力推动东北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创新旅游产品形态,丰富旅游体验层次,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东北旅游的纵深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冰雪旅游的持续创新。尽管冰雪旅游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冰雪旅游产品只有置身于真实的冰雪世界里才有可能释放它最大的魅力。因此,冰雪旅游是东北旅游最具特色的核心产品。为此,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冰雪旅游是东北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将冰雪资源与民俗、艺术、体育、温泉、科技等其他资源、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发更加多元、创意特质更为突出的冰雪旅游产品,构建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用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二是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性的文化元素,包括地方人、地方事、地方物和地方文化,并与创意开发相结合。通过展示地方特色和特有的文化、人文历史等,使旅游目的地与其他地方产生明显的差别,从而激发更多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是探索产品开发的拟剧化提升。有学者指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本质是提供故事的场景,将原本不起眼的空间转变为有吸引力、独特的场所。旅游拟剧理论认为,旅游目的地就好比一个剧场,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供给好比向游客奉献一场戏剧故事,它们让游客抛开现实中的烦恼,沉浸在由目的地提供的戏剧情节和人物中,游客甚至也像演员一样在其中扮演着各种情节需要的角色。因此,以旅游拟剧理论为指导,推动旅游目的地舞台化布景、旅游从业者表演行为规划和剧本设计,是旅游产品深度提升的重要方向。

四是实现旅游体验的最优化塑造。要充分把握现阶段旅游者消费心理,今天的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而是追求深度体验;不满足于视觉审美上的单一需要,而更期待获得多感官刺激的具身体验与互动参与。在科技日益昌明的时代,更要提倡利用科技手段,为游客创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沉浸式旅游场景,以满足他们新的消费需求。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