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讨论】旅游产业能否提供“售后服务”?

【摘要】我觉得中国旅游目的地现在还缺乏“售后服务”这个意识,做得好的地方,充其量让游客怀着期待来,带着安全体验去,只要保证在各自的地盘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我认为,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旅游体验,一定是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件产品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生理感官和消费心理方面要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更要在心理精神层面让游客感到满足。

  

 

      何谓“旅游售后服务”?

  它是一种在你看完了景,购完了物,花完了钱,离开旅游目的地后,还有跟着问你玩得爽不爽,购得值不值,还会不会来的后续服务方式。

  它以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为目标,通过提供旅游产品附加值,或者某种情感维系的别有用心,让游客来时开心,玩时欢心,走时舒心,回忆时还会感到畅心。

  它给予游客除了在生理感官和消费心理方面感到物有所值外,更要在心理精神层面得到满足。

  它也是一种情感营销,它不仅仅在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而且让旅游品牌能和游客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互动关系。

  它是一种可持续的营销策略,能培育游客对于旅游品牌的忠诚度。

  现在国内的景区门票普遍上涨,但是旅行社方面却长期存在以削减价格来招揽游客的手段,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有时甚至会低于成本价,而这个价格战本身就存在一对矛盾。这种一味地追求价格优势的低端促销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这是营销创意匮乏的一个表现。旅行社找不到好的营销方式和创意,只能拿价格优势去吸引游客。目前市场上有非常廉价的旅游产品,价格低品质就没保障。企业的收入主要靠游客购物,因此旅游城市和景区,应该想办法提供能刺激游客消费的多元化优质产品,来拉动综合消费带来的旅游经济提升。而不是一味地拿门票做文章,用低廉的价格刺激市场,这种行为只是短期的热闹,无法获取长期的品牌效应。

  如果部署统筹不当,还会对旅游品牌产生致命的影响。比如,有些景区因为免票导致游客骤增,超过景区承载能力,同时,又缺乏必要的应急措施,引发意外事故,危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这种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

  我认为,一个旅游形象,旅游品牌,或者旅游广告,它等于是对游客的一份承诺。而对于某些采用承包经营的旅游景区,或者旅行社而言,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市场的法制化经营,营销的噱头,有时会带给游客虚假的信息,品牌营销承诺得不到很好地履行,必然导致游客的不满,甚至产生投诉和纠纷。这对于一个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影响,往往是致命的。

  我觉得中国旅游目的地现在还缺乏“售后服务”这个意识,做得好的地方,充其量让游客怀着期待来,带着安全体验去,只要保证在各自的地盘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我认为,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旅游体验,一定是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件产品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生理感官和消费心理方面要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更要在心理精神层面让游客感到满足。

  中国旅游缺少对于游客体验后期的追踪服务。需要大量而深入地借鉴其他行业的优秀经验,其他行业的售后服务意识和体系,像做得好的世界级品牌,都基本上有这方面的保障。

  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途径,不仅仅在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品牌能和游客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互动关系,让游客带着期待来,舒适地体验,然后带着一份美好的回忆走。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营销策略,能培育游客对于旅游品牌的忠诚度。但是,目前来看,我们旅游行业还缺乏这种可持续的竞争意识,或者是局部地区、某些企业有,但还不是很强烈,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旅游营销计划、营销成本预算、品牌信誉构建等方面,还需要大量地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

分享到: 更多
返回列表